孫逢春,1946年10月生,山東蓬萊人。曾任《平安》雜志社、《遼寧公安報》社總編室主任、美術編輯、副編審、警銜一級警督?,F為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、遼寧省中國畫研究會會員、遼寧省連環畫研究會會員。
幼年啟蒙于高仞九,后受業于王盛烈,季觀之先生,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展和國展,并創作多部連環畫長篇或中短篇作品及大量書籍,報刊插圖作品。
平安雜志93年第五期設計獲全國公安報刊優秀美術編輯獎;
平安雜志92年第4期獲優秀封面專項獎;《黑霧籠罩蔡鍔將軍岳母墓》插圖獲插圖專項獎;
《公安期刊的裝幀藝術》論文94年獲論文二等獎;
國畫《中國古代四大發明》82年獲省科普美術創作一等獎;
國畫《文成公主》82年獲省展一等獎;
國畫《張志新烈士》82年獲省展優秀獎;
國畫《草原鐵騎》94年獲全國公安、武警第一屆美術作品一等獎;
國畫《鐘馗捉鬼圖》96年獲全國公安、武警第二屆美術作品一等獎;
國畫《太行春曉》獲全國第十屆美展遼寧地區優秀獎;
國畫《夢回遼東》入選首屆遼寧省老畫家藝術成就展;
國畫《趙一曼》入選全國抗戰勝利60周年展;
國畫《轉戰太行》入選全國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特展;
國畫《劉海戲金蟾》入選“倡國家、樹家風、盡孝道、圓國夢”書畫作品展;
《兩漢演義》、《努爾哈赤傳奇》、《成吉思汗》等連環畫長篇、短篇50余部出版;報刊、書籍插圖約2萬余幅;
2007年——2013年為深圳畫廊簽約畫家,書法、國畫作品多為港、澳、臺、新加坡、日、韓友人收藏。
孫逢春:青綠山水的繼往開來者
王梅芳/文
孫逢春先生的名片上印著:“老老實實低頭作畫,踏踏實實抬頭做人。這句話很特別,好像是一種老派知識分子的宣言!與孫逢春先生之前給我的感覺有天壤之別。之前是王瑋兄介紹我采訪孫逢春先生,在聯系采訪的過程中,大費周章,孫先生是千呼萬喚不出來,言稱機會讓給年輕人。春也狂生兒!我在心里認為這是個又狂又倔的老頭兒!但是一交談,居然很多的觀念都是我們共同認可的,與名片上的名言互為印證的是他的豁達、瀟灑、對繪畫的專注。這些品質,十分稀有,我開始重新認識孫先生,而且好感逐漸升騰。
那么孫逢春這塊好鋼是怎么煉成的呢?
對繪畫的敏感來自父母的遺傳,母親心靈手巧,喜歡繡花,常給左鄰右居描繡花樣,所以,孫逢春遺傳了母親有這方面的天賦。具有天賦的孫逢春,運氣也是非常好,學畫路上得遇名師。繪畫的道路上遇到的都是名師,這說他的偏得,也是上帝揀選他的。
來看看他的老師:高仞九,年輕時候與他的叔叔在清末皇宮如意館做專職畫師,對中國畫的傳統繪畫在技術上掌握得爐火純青,在理念上也是高出一籌。孫逢春在十一歲的時候認識高老師,在高老師的膝下學習,同時跟高老師學畫的還有十多個小孩,但是,孫逢春的聰明伶俐,讓高老師十分喜歡。不但在教他的時候比別的孩子進度快,還免除了他的學費。既然不花錢還能學習,孫逢春就更加努力地學習了中國畫的勾線、上色、構圖的基本功。
第二個老師是徐甲英,是孫逢春初中遇到的老師,徐甲英是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和國畫家,他的學生說遍天下是夸張,遍遼沈大地還是很實際的。孫逢春在徐甲英的手下,又完成了正統的繪畫基礎教育:素描、速寫、水彩。這一段的學習給他的中國畫創作的造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
第三個老師,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:季觀之。季觀之先生是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的元老之一,與晏少翔、郭西河、鐘質夫并稱“魯美四老”。季老以山水畫著稱于世,他入季老門下,獲得季老的贊賞,他的基礎打得十分牢固,線條功夫十分過硬,季老認為孫逢春不需要再練基本功了,就引導他走向自己的內心真正喜歡的繪畫。在色彩上,孫逢春喜歡明快的顏色,季老就根據孫逢春基本功扎實、學習新東西上手快的特點,引導他走向了青綠山水的世界。在季老門下,他學習了五年時間,這五年,他不但給自己的藝術大廈奠定基石,而且也設計出了他藝術大廈的樣子。